因此,股市急需要新增资金才能扭转当前的颓势,才能让股市恢复正常功能。
那么,中国楼市在未来三五年内真的面临崩盘的危险吗?答案是否定的。住房销售额同比下降5%,是2012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中国楼市最近负面消息不断:浙江奉化兴润置业房地产公司倒闭、杭州部分楼盘降价、房企海外融资成本由于人民币最近贬值而升高。这有助于释放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防范楼市出现崩盘的局面。这意味者过去房价全面上涨的局面很难再现。从正面的角度看,当前面临的困难可能会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我们的预测,2014年房价上升会明显放缓,而且区域之间分化加剧。
根据我们的估算,2013年底,36个城市房价收入比(一套90平米的住房价格相当于一户家庭平均年收入的倍数)平均为8.8,而其中名列前茅的全部是一线城市(北京21.6,上海19.7,深圳16.8)。而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国企改革(如混合所有制模式的探索)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各个领域。大陆投资者更偏好新兴产业股票,这类股票在香港市场的估值一般都十分便宜,PE(市盈率)大多在5至10倍,是A股同类股票估值的1/5甚至1/10。
但事实上,即使沪港通试点执行,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大陆投资者投资于香港,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标的受到了限制。投资标的限制会抑制大陆投资者兴趣 先看政策宣布后的市场反应,尤其是政策涉及到的主要投资标的--"A+H"类股票。当然,上述只是从资金走向角度分析沪港通的效用,而中国监管层推出该制度的用意应该不限于此。如果香港或境外其他投资者对A股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RQFII渠道,何必再等半年后的沪港通。
如果对投资标的不设限制,则这些股票很有望成为大陆投资者的首选。投资者不会舍弃廉价的沪市股票而追逐价格更高的香港股票。
沪港通制度的设计给香港市场注入了强心剂,虽然总额只有2500亿元人民币,但至少改变了市场预期。最极端的是浙江世宝,H股价格迅速暴涨了70%我们需要保护,但是我们需要更有预见性和更快捷的管理。为什么呢?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增加经济能力。
最后,基础设施投资对于代际/代内公平十分重要。即便把安全风险置之一旁,燃油消耗和不必要的延误所造成的额外开支就达数百亿美元。但在这些例证背后是这样的事实: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质性提高将对我们所有的主要经济目标都有利。这些是重要的问题,但却勉强受着关注。
我们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钱来修公路、现代化学校,在这一点上民主党人是对的。副总统拜登更是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批评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让人感觉像处在第三世界国家。
在旧金山,维修海湾大桥所耗的时间是1930年代建造这座大桥所花时间的近四倍。中等家庭收入和小时工资基本上停滞了一代人的时间。
上一代的所有结构性变迁会让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所承受的痛楚最大。而且,这一群体是大部分美国人,而不是超级幸运的一小部分人——后者主要从改善公立学校、机场,或是减少缺陷中获益。政府可以借贷长期利率低于3%的款项。(英文原文载于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2014年4月14日、《波士顿环球报》网站2014年4月11日,原标题:Now Is the Time to Rebuild Our National Infrastructure。在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和长期失业的情况下,这样的项目是良性经济,但更重要的是,这是常识。连接坎布里奇和波士顿的安德森纪念大桥已经修了两年。
制度上的障碍会阻滞基础建设投资,在这一点上共和党人是对的。我们觉得,或许那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不是立刻使用新的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资也能轻松地减轻长期债务收入比,因为它能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使用期限,减轻后代负担。这不是经济现实,而是会计惯例,借的钱显示出来是债,但将来不可避免仍要实施的延迟了的维修则不是。
这些人拼命工作,建起基础设施的核心,从而成为经费的主要受益人。我们时代的经济政策专注于(如果不是仅仅专注于)减少政府赤字和债务。
运作更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疑是更加依赖私营部门,但这必须是在保护好纳税人利益的前提下。担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期间,我每次去华盛顿以外的城市都会去公立学校。这相当于每加仑汽油30多美分。但是,如果我们在基础设施上投资不足,以致于石油运输所依附的不是石油管道,而是火车、卡车,那么上述愿景就不会实现。
即使我们假设福利改革了,可老龄化在加重,医疗保健费用提升的速度比其他任何经济领域的增长都要快,还有美国的国际责任,都意味着如果美国未来要有足够的投资,就要增加收入。不可否认,让美国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最终平衡者将比现下更安全、更稳定。
我们刚刚熬过的那个艰难冬天无疑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缺陷。现在,美国人的总收入比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所预测的少了约1.5万亿美元,或者说人均少了5000美元。
她提出了我永生难忘的观点。我们这一代没有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目前还没有一个人回答我说骄傲。告别了长达40年的能源依赖,美国有可能在十年内成为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但始终不会流动的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我们也许处在一个停滞的时代,投资需求短缺,无法吸收个体和企业的所有积蓄,即便利率低到有产生金融泡沫的风险。
当然,美国企业持有近2万亿美元现金,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几乎没有利润,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个人支出的增加不太可能带来较高回报。
而汽油税这二十年里没有上升,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没有重组的投资去维护交通设施,更不要说去改善它了。接下来是每个人都该同意的观点。
等到会使用真空管的员工相继去世,再去完成这一陈旧系统的革新,说得通吗? 我经常旅行。当我们把钱投在加强基础设施上,基本上所有的钱都能留在美国。